欢迎来到尧图网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创投人物 > kotlin 内联函数 inline

kotlin 内联函数 inline

2025/4/6 0:55:42 来源:https://blog.csdn.net/wulong756273/article/details/146418675  浏览:    关键词:kotlin 内联函数 inline

高阶函数实现的原理:函数类型其实是生成了一个对象 。

inline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内联,在kotlin里面inline被用来修饰函数,表明当前函数在编译时是以内嵌的形式进行编译的,从而减少了一层函数调用栈:

inline fun fun1() {Log.i("tag", "1")
}//调用
fun mainFun() {fun1()
}//实际编译的代码
fun mainFun() {Log.i("tag", "1")
}

这样写的一点好处就是调用栈会明显变浅:

但是这个好处对应用程序的优化影响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能会由于多处调用代码重复编译导致编译字节码膨胀从而造成包体积变大的问题,这就得不偿失。

我们都知道kotlin允许函数可以作为另一个函数的入参对象进行调用,在实际调用处入参的函数体会被创建为一个对象:

fun fun1(doSomething: () -> Unit) {Log.i("tag", "1")doSomething()
}//调用
fun mainFun() {fun1 {Log.i("tag", "2")}
}//实际编译的代码
fun mainFun() {val f = object: Function0<Unit> {override fun invoke() {Log.i("tag", "2")}}fun1(f)
}

一般情况下上图所示的调用逻辑并没有什么问题,创建一个小对象并不会对性能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我们将fun1放入for循环中呢:

fun mainFun() {for (i in 0..1000) {fun1 {Log.i("tag", "2")}}
}

在短时间内就会在mainFun函数中循环创建1000个f对象,这样应用进程的内存会瞬间飙升并造成某些性能上的严重问题,这就类似于为什么不让在onDraw函数中创建局部对象。

而作为fun1函数的创建者,我们无法知道调用者会在什么场景以及时机去调用fun1函数,一旦出现上述重复创建大量函数对象的场景那么就会有严重的性能问题,而且这也是kotlin高阶函数的一个性能隐患。所以,基于这个问题kotlin提供了inline关键字来解决。

inline关键字可以将函数体内部的代码内联到调用处,甚至还可以将函数体内部的内部的代码也内联过去,而这个内部的内部的指的就是函数内部的函数类型的参数:

inline fun fun1(doSomething: () -> Unit) {Log.i("tag", "1")doSomething()
}//调用
fun mainFun() {for (i in 0..1000) {fun1 {Log.i("tag", "2")}}
}//实际编译的代码
fun mainFun() {for (i in 0..1000) {Log.i("tag", "1")Log.i("tag", "2")}
}

这样就避免了函数类型的参数所造成的临时函数对象的创建,我们就可以在界面高频刷新、大量循环的场景下放心调用fun1函数了。

扩展:

Kotlin的 noinline和crossinline关键字-CSDN博客

总结

总的来说,inline关键字让函数以内联的方式进行编译避免创建函数对象来处理kotlin高阶函数的天然性能缺陷。同时,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kotlin的泛型实化,也是利用了inline关键字可以内嵌函数代码的特性而衍生出来的全新功能。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

热搜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