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尧图网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美食 >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中国认知与方案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中国认知与方案

2025/2/11 9:48:22 来源:https://blog.csdn.net/qq_41432686/article/details/145496621  浏览:    关键词: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中国认知与方案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立足本土治理认知,构建风险分类体系
    • 1、《框架》沿风险治理思路,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类型,为有效识别人工智能安全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
    • 2、在安全风险类型增量方面,人工智能伦理域风险广受关注。
  • 二、尊重技术发展规律,践行双重治理路径
    • 3、在技术应对和综合治理之外,《框架》设置了研发者、服务提供者、重点领域使用者和社会公众的安全应用指引。
  • 三、开展治理系统工程,着力引导智能向善
    • 1、《框架》是一项系统工程的阶段成果,它以治理实践形成的认知为基础,形成一系列原则和规则,提出了不同路径下的治理手段。
    • 2、引导智能向善是我国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目标,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自然要求。
  • 四、自信展示中国智慧,积极融入国际治理


前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与风险挑战。2023 年 10 月,我国面向世界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以下简称《倡议》),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倡议》呼吁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与公平性,倡导建立具有广泛共识的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2024 年 9 月,《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发布,内容涵盖治理原则、框架构成、风险分类、技术应对、综合治理和安全指引六个部分,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中国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经验和观点。

《框架》以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为要旨,协调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科研院所、民间机构和社会公众等各方达成广泛共识,为人工智能风险防范化解和监督管理等提供重要指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立足本土治理认知,构建风险分类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融合贯通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不断推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构建和实践。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超越产业领域,不断向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扩散,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同时也意味着全面而深刻的安全格局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天然地与安全议题联系,其适用性的延伸使得在认知领域、生产领域的内生风险逐渐显现,通用人工智能已被证实可以介入致命武器生产、意识形态争端或深刻地改变社会生产结构。人工智能安全涉及综合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的安全可控。特定的安全领域往往指向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服务场景,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需要在综合治理框架内展开,避免治理缺漏与职能重叠。《框架》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认知与实践经验,构建本土安全风险分类体系,推动形成人工智能全周期安全治理格局。

1、《框架》沿风险治理思路,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类型,为有效识别人工智能安全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

《框架》将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分为内生安全风险与应用安全风险两个层次,涵盖人工智能训练、部署、更新、维护等多个阶段。内生安全风险源自人工智能技术的构成要素和固有特性,包括偏见歧视风险、对抗攻击风险等由模型算法缺陷导致的风险类型,训练数据的违规使用、泄露或遭受“投毒”等数据安全风险,以及大规模后门攻击、算力短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