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尧图网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房产 > 建筑 > 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2024/11/30 8:57:15 来源:https://blog.csdn.net/spell007/article/details/140349118  浏览:    关键词: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多个对象按照顺序处理请求,并且每个对象可以选择自己是否处理该请求或将其传递给下一个对象。该模式通过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下是对责任链模式的详细介绍:

一、定义与核心思想

责任链模式的核心在于设计好一个请求链以及链结束的标识。它将多个处理请求的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允许请求在这条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发出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一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

二、类图及主要角色

类图:

责任链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角色:

  1. 抽象处理者(Handler):定义出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如果需要,接口可以定义出一个方法以设定和返回对下家的引用。这个角色通常由一个抽象类或者接口实现。

  2. 具体处理者(Concrete Handler):具体处理者接到请求后,可以选择将请求处理掉,或者将请求传给下家。由于具体处理者持有对下家的引用,因此,如果需要,具体处理者可以访问下家。

  3. 客户类(Client):创建处理链,并向链头的具体处理者对象提交请求。

三、适用场景

责任链模式适用于以下场景:

  1. 多个对象共同对一个任务进行处理:比如多级审批系统,根据审批者的权限和级别将审批请求传递给下一个级别的审批者,直到获得最终的审批结果。

  2. 动态组合处理流程:通过灵活配置责任链,可以动态地组合处理对象,实现不同的处理流程。

  3. 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直接耦合:通过将请求传递给责任链,请求发送者无需知道具体的处理对象,减少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

四、优缺点

优点
  1. 降低耦合度:它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请求只管发送,不管谁来处理。
  2. 增强给对象指派的灵活性:通过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他们的次序,允许动态地新增或删除责任。
  3. 简化对象:使得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4. 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很方便:遵循开闭原则,新的处理者可以随时被加入到责任链中,不需要修改已有代码,提供了良好的扩展性。
缺点
  1. 不能保证请求一定被接收:如果责任链没有被正确配置,或者某个处理者没有正确处理请求,可能会导致请求无法被处理。
  2. 性能问题:当责任链过长或者请求在责任链中被频繁传递时,可能会对性能产生影响。
  3. 调试不方便:当责任链特别是链条比较长,环节比较多的时候,由于采用了类似递归的方式,调试的时候逻辑可能比较复杂。

五、应用场景

责任链模式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1. 日志记录系统:根据日志级别将日志消息传递给不同的日志记录器,如控制台记录器、文件记录器、数据库记录器等。
  2. 异常处理系统:根据异常类型将异常进行分类处理,如日志记录、邮件通知、异常展示等。
  3. 多级审批系统:如请假审批、采购审批等,根据审批者的权限和级别将审批请求传递给下一个级别的审批者。

六、实现例子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责任链模式实现示例,用于处理日志消息,根据日志级别(如DEBUG、INFO、WARN、ERROR)将消息传递给不同的处理者:

// 抽象处理者  
abstract class LogHandler {  protected int level;  protected LogHandler nextHandler;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LogHandler nextHandler) {  this.nextHandler = nextHandler;  }  //这个是精髓:他除了处理自己的逻辑,还会调用nextHandler进行处理public void logMessage(int level, String message) {  if (this.level <= level) {  write(message);  }  if (nextHandler != null) {  nextHandler.logMessage(level, message);  }  }  abstract protected void write(String message);  
}  // 具体处理者:ErrorLogHandler  
class ErrorLogHandler extends LogHandler {  public ErrorLogHandler(int level) {  this.level = level;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write(String 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ErrorLogHandler: " + message);  }  
}  // 具体处理者:WarnLogHandler  
class WarnLogHandler extends LogHandler {  public WarnLogHandler(int level) {  this.level = level;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write(String 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WarnLogHandler: " + message);  }  
}  // 具体处理者:InfoLogHandler  
class InfoLogHandler extends LogHandler {  public InfoLogHandler(int level) {  this.level = level;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write(String 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InfoLogHandler: " + message);  }  
}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ChainPatternDemo {  private static LogHandler getChainOfLoggers() {  // 创建链中的处理者  LogHandler errorLogHandler = new ErrorLogHandler(3);  LogHandler warnLogHandler = new WarnLogHandler(2);  warnLogHandler.setNextHandler(errorLogHandler);  LogHandler infoLogHandler = new InfoLogHandler(1);  infoLogHandler.setNextHandler(warnLogHandler);  return infoLogHandl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gHandler loggerChain = getChainOfLoggers();  loggerChain.logMessage(1, "This is an informational message.");  loggerChain.logMessage(2, "This is a warning message.");  loggerChain.logMessage(3, "This is an error message.");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三个具体的日志处理者类(ErrorLogHandlerWarnLogHandlerInfoLogHandler),它们分别处理不同级别的日志消息。每个处理者都包含一个级别(level),用于确定是否应该处理该级别的消息。通过调用logMessage方法,请求被传递给链中的第一个处理者(infoLogHandler),它根据自己的级别和处理逻辑决定是否处理消息,然后(如果未处理)将请求传递给链中的下一个处理者。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链的末尾或请求被处理为止。

注意,在真实应用中,你可能需要为LogHandler类添加更多的方法和属性,以支持更复杂的日志处理逻辑和配置。此外,日志级别通常使用枚举(enum)而不是整数来表示,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七、结束语

责任链模式通过将多个处理请求的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允许请求在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从而实现了请求的灵活处理和系统的可扩展性。

如果责任链模式对你有用,记得点赞收藏。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