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尧图网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 > 低代码从“产品驱动”向“场景驱动”转型,助力数字化平台构建

低代码从“产品驱动”向“场景驱动”转型,助力数字化平台构建

2025/1/13 1:53:21 来源:https://blog.csdn.net/weixin_52213728/article/details/145055059  浏览:    关键词:低代码从“产品驱动”向“场景驱动”转型,助力数字化平台构建

一、前言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潮中,从宏观层面来看,新技术的落地速度不断加快,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而从微观层面剖析,企业面临着行业格局快速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成本压力显著增强等诸多挑战。

据专业调研报告显示,专家们普遍认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成本提高”视为主要问题的企业占比高达 81.8%,而承受“市场竞争激烈”压力的企业也达到了 71.0%,这两个比例远远超过了企业所面临的其他财务与政策压力。在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唯有那些能够敏锐捕捉行业风口并灵活调整业务方向的企业,才有机会抢占先机。而对于成本压力,企业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招募与培育数字化人才来提升人效,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借助数据沉淀发挥技术的规模效应,从而有效应对成本难题。

低代码平台正是契合企业业务灵活性与降本提效需求的解决方案之一,它与数字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能够从内至外全方位提升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与敏捷性。企业若将低代码嵌入自身的数字化体系,便能有效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帮助企业从容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与业务需求,进而使企业的市场适应性、敏捷性与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何谓“低代码”?

低代码平台采用可视化的方式,使得那些不具备专业编程技能的人员也能够快速构建并部署应用程序。同时,开发人员可以借助拖拽式界面,轻松完成表单、流程、报表等功能的实现,而无需手动编纂复杂的代码。

通过代码的封装和可视化编排,低代码让企业开发者与业务人员得以实现敏捷开发。企业级低代码是专门为企业的开发者及业务人员提供可视化应用开发环境的解决方案,它能降低或去除应用开发对原生代码编写的需求量。低代码的身影最早可追溯至 2000 年前后的 Dreamweaver,当时的 Dreamweaver 仅是可视化页面搭建工具,但它为后期可视化编程的低代码奠定了雏形。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企业的传统软件开发模式弊端逐渐显露:当企业需要新的软件功能或应用时,通常需要依赖专业的开发团队从头进行定制开发,无法做到代码复用,导致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难以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因此,企业内部的开发者在传统开发过程中自发地将部分高频、通用代码进行封装,以便后期灵活调用,逐渐形成了企业内的低代码生态。当企业的封装代码越来越多,使用频率不断增加时,低代码也逐渐从工具向平台转移,成为支撑开发并集成上层应用的技术底座。根据低代码自身特性和用户使用效果来看,更便捷的开发与更低的时间成本是低代码平台的核心价值所在。

代码封装和集成开放是企业级低代码的重要属性,而敏捷、提效则是企业级低代码的关键词。Market Insight 调研数据显示,有 60% 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低代码的主要应用实践价值在于为开发环节提效、敏捷、降本,同时还能让业务人员有机会参与应用构建。虽然低代码的理想应用状态是同时被开发者与业务人员所接受,从而缩短应用开发与应用逻辑搭建的沟通频次,但事实上在企业实际应用中,目前低代码的开发能力对于部分专业场景和复杂场景并不适用,对于没有开发基础的业务人员而言,若未经过系统性培训,上手难度也相对较大。

 

三、低代码从“产品驱动”向“场景驱动”转型,助力数字化平台构建

由于应用的开发形式与结构复杂度不断提升,开发者不再仅仅执着于编写完整的编程语言,而是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至底层逻辑建设与功能完善上。因此,虽然低代码的产生可以追溯至 2000 年前后,但其概念直到 2014 年才被明确提出。低代码的发展经历了 2018 年前后的巅峰时刻后逐渐沉淀,增速回落至 40 - 50%。在发展过程中,低代码的产品形态、产品功能与落地场景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产品形态

低代码最初作为企业内部的快速开发工具出现,允许专业开发者通过图形化界面和预构建的模块来快速搭建应用。随着部分应用场景需求同质化,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开始将企业级低代码的核心功能和通用模块进行抽象和标准化,从而形成了标准化低代码平台,如奥哲、明道云、简道云等。这些标准化的低代码平台通过账号授权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也标志着低代码平台从企业内部工具向市场化产品的成功转变。

2、产品功能

除具备组件化工具与可视化开发功能外,低代码还配备了 API 开放接口,企业可以通过调用接口实现系统与第三方服务的集成和调用。当低代码成为众多系统集成的中间枢纽时,各系统间的数据、流程、规范等均实现了标准化,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以及满足内部运营管理需求。因此,低代码在企业中的定位也逐渐从基础开发工具向企业数字化底座转型,积极参与企业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落地场景

一方面,低代码的开发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承载复杂、核心应用的开发;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内相互借鉴学习,商品化低代码产品的差异化程度逐渐降低。在双重压力的驱动下,低代码厂商逐渐认识到赋能开发者只是其价值传导的起点,而链路的末端才是企业业务应用效果。因此,低代码厂商的关注点逐渐从低代码的基础功能和特性转向企业实际业务场景,并朝着中大型企业核心业务场景不断迈进。

 

四、低代码特点

  • 可视化开发:通过拖拽组件配置属性等方式,能够快速构建应用程序界面。

  • 模块化设计:将应用功能分解为可视化组件,有效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复用率。

  • 自动化流程:实现从需求到成品的快速交付,显著缩短开发周期。

  • 可扩展性与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扩展和定制功能。

 

五、低代码核心原理与技术

  • 描述式编程:允许开发者只需定义目标功能而非具体步骤,平台根据需求自动生成底层逻辑。

  • 模型驱动开发(MDD):将业务需求转化为标准化的模型(如 ER 图、流程图),并通过代码生成引擎将模型编译为应用程序。

  • 数据结构自动化管理:平台根据模型自动创建数据表和关系,业务规则自动执行:通过预置规则引擎和流程管理模块自动执行特定规则和操作。

  • 模块间自动集成:通过组件间的自动连接和数据流配置,实现模块间的无缝集成。

 

六、低代码优势

  • 提高开发效率:借助可视化开发和模块化设计,显著降低开发门槛和编码需求。

  • 缩短交付周期:自动化流程实现快速交付,响应市场变化的速度大大提升。

  • 降低维护成本:模块化架构和代码复用性提高维护效率和代码质量。

  • 增强灵活性:支持多种脚本语言和嵌入式开发,实现复杂功能。

 

七、低代码应用场景

  • 企业数字化转型:快速构建企业所需的运营场景与微应用。

  •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支持拖放式数据分析仪表盘的构建,集成 BI 工具。

  • 智能应用集成:支持 AI、IoT 等新兴技术的集成,实现自动化流程优化和实时监控。

  • 跨平台应用开发:支持 Web 和移动端的跨平台部署,满足企业多样化的终端需求。

 

八、低代码市场分类

  • 无代码平台:主要面向无编程开发基础的业务人员或运营人员,通过拖拽方式简单高效地配置应用场景。

  • 低代码平台:适用于有技术开发能力的 IT 人员或交付人员,通过“配置化 + 定制化”的开发方式快速搭建企业核心运营场景。

 

九、低代码平台选择建议

  • 业务需求: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选择适合的低代码平台。

  • 产品能力:评估平台的可视化开发、模块化设计、自动化流程等能力。

  • 技术能力:考虑平台是否支持多种脚本语言、嵌入式开发以及与其他软件系统集成能力。

  • 服务能力:选择具有良好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的低代码平台。

  • 安全能力:确保平台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能力符合企业要求。

 

十、结束语:

数字化转型并非单项技术的应用,也不仅仅是个技术命题,更是一个战略和管理命题,是一个长期的旅程,是一种新能力的获得。因此,企业需要深度剖析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突破口,建立明确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图。然而,面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生产制造模式的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千差万别,个性化极强,单凭企业自身的能力很难驾驭。

所以企业需要充分善用外力,深入生态体系,更快速地学习数字化领域知识,借鉴成熟的行业 know-how,避免盲目,同时借助像织信Informat(企业级低代码平台)这样专业的数字化工具的指导,减少试错成本,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很多时候,合理并且有效地运用低代码平台,不仅可以让我们工作高效地运行,还能最大程度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织信Informat低代码平台基于数据模型优先的设计理念,提供大量标准化的组件工具,并内置:

  • 表单设计器(自定义表单样式)

  • 组件设计器(一种前端网页配置式工具)

  • 自动化(一种图形化编程工具)

  • 脚本(编写JS代码拓展更复杂的功能)

  • 工作流引擎(国际规范BPMN2.0可自定义的流程审批工具)

  • 自定义API(自由对接各类业务系统、第三方平台、硬件设备)

  • 数字大屏(数据图表和数据分析工具)

  • ......

能帮助企业构建高度复杂核心的业务系统,如ERP、MES、CRM、OA、PLM、SRM、WMS、项目、企业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全面助力企业落地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

以上,不管说得再天花乱坠,都不能代替产品本身,好产品,值得大家切身体验。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