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尧图网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资讯 > 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原理与代码解析

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原理与代码解析

2025/4/27 17:01:36 来源:https://blog.csdn.net/m0_64733058/article/details/147522497  浏览:    关键词: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原理与代码解析

一、前言

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一个话题。排序算法广泛应用于各类实际场景中,比如数据的排序、搜索优化等。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最经典且易于理解的排序算法之一。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并使用 C 语言编写其代码。

二、冒泡排序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多次交换相邻元素,使得每一轮排序后,未排序部分的最大元素“冒泡”到数组的末端。具体过程如下:

  1. 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
  2. 如果当前元素比下一个元素大,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3. 每一轮排序会把未排序部分中的最大元素放到正确的位置。
  4. 继续对剩余未排序的部分进行排序,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通过多轮这样的交换,最终整个数组就会变得有序。

三、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 最佳情况:当数组已经排好序时,只需进行一次遍历即可。因此,最佳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 最坏情况:当数组是逆序时,每一趟排序都需要进行交换,总共需要 n-1 趟遍历。因此,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
  • 平均情况:平均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也为 O(n^2),因为每一趟排序仍然可能会有大量交换。

总体来看,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很理想,尤其是面对大规模数据时,效率较低。但由于其实现简单,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适合学习和教学。

四、冒泡排序优化

虽然冒泡排序本身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优化来减少不必要的比较和交换。一个常见的优化是引入标志变量来记录每一趟排序中是否发生了交换:

  • 如果在某一趟排序中没有发生交换,说明数组已经排好序,此时可以提前结束排序,避免不必要的遍历。

五、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

下面是我们用 C 语言实现的冒泡排序算法,代码中包括了优化部分,能够在最佳情况下提前退出排序过程:

C 语言代码:

#include <stdio.h>// 冒泡排序函数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for (int i = 0; i < n-1; i++) {// 标志变量,用来优化算法,如果一趟排序没有交换,说明已经排好序int swapped = 0;// 每一趟遍历数组,比较相邻元素for (int j = 0; j < n-i-1; j++) {if (arr[j] > arr[j+1]) {// 交换两个元素int temp = arr[j];arr[j] = arr[j+1];arr[j+1] = temp;swapped = 1;}}// 如果没有进行交换,提前结束排序if (swapped == 0) {break;}}
}// 打印数组的函数
void printArray(int arr[], int n) {for (int i = 0; i < n; i++) {printf("%d ", arr[i]);}printf("\n");
}int main() {int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  // 获取数组的元素个数printf("原始数组: ");printArray(arr, n);bubbleSort(arr, n);printf("排序后的数组: ");printArray(arr, n);return 0;
}

码解析:

  1. bubbleSort 函数

    • 外层循环:控制排序轮数,最多进行 n-1 次遍历。
    • 内层循环:负责每一轮相邻元素的比较与交换,未排序部分中的最大元素会“冒泡”到末尾。
    • 优化:增加了 swapped 变量,在某一轮遍历中如果没有发生交换,就提前退出排序。
  2. printArray 函数:用于打印数组,帮助我们查看排序前后的数组状态。

  3. 主函数:定义一个数组,调用 bubbleSort 函数对其进行排序,并在排序前后输出数组状态。

输出示例:

原始数组: 64 34 25 12 22 11 90 
排序后的数组: 11 12 22 25 34 64 90 

六、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

  • 最坏情况O(n^2),当数组是逆序时,需要进行 n-1 轮排序,每轮 n-i-1 次比较。
  • 最佳情况O(n),当数组已经有序时,第一次遍历不会发生交换,可以提前结束排序。
  • 平均情况O(n^2),通常情况下每一趟排序会进行比较和交换。

空间复杂度:

  • O(1),冒泡排序是原地排序算法,所有交换操作都发生在原数组中,不需要额外的空间。

七、总结

本文介绍了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并通过 C 语言代码实现了该算法。虽然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不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但由于其实现简单且易于理解,仍然是学习排序算法时的一个很好的起点。

通过对冒泡排序的优化,我们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提升其性能,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冒泡排序算法。如果你对其他排序算法感兴趣,可以继续关注我们后续的博客,我们会深入探讨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高效排序算法。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

热搜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