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对于项目本体和区域、商业市场,尤其是竞争层面的研究之后,我们很清楚,要确定项目的商业发展策略,需着重解决以下几点问题:
1、如何发挥项目复合化功能的合力,功能要具备,品质要提高;
2、如何参与市场竞争,在大和近之间取得一个清晰的定位;
3、商业最终是要面对消费者的,项目要通过何种方式和社区消费者产生联结、形成互动?
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提供了几组案例,分别能够在不同层面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首先是上海宝山*的一个社区型商业,它的特点是功能复杂(但是不包含文体、卫生、养老等社区服务板块)、体量有限、且分散开来,为了增加消费者黏度,除了在业态设置上更贴合社区家庭消费之外,该项目用最大的精力放在公共空间的营造上,无论是户外还是室内,将购物行为与休闲行为、社交行为结合起来。这就是有别于大型购物中心和社区街铺的一个重要特色。
另外,泰国TheCOMMONS这个网红商业,也是在很小的体量上做空间的文章,大量的共享空间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同时把所有的商铺都打开,用一种开放的气质,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卖点。
其实提到社区型商业、社区中心这样一个概念,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新加坡的邻里中心,新加坡也正是这一概念的发源地,并且在持续地升级迭代,一个最新的案例就是Our Tampines Hub淡滨尼天地+-﹣新一代合心生态社区生活中心。
淡滨尼天地在功能上和我们的项目非常相似,甚至更为复杂,体量也更为庞大,包含了市政服务窗口、体育与运动设施、社区图书馆、家庭医疗中心、美食中心和零售商店等。它的特点是非常好的融合了这些功能板块,做到了空间连续、客流共享,其次是将公共服务用商业化手段予以解决,包含日常消费、体育运动、文化会展、乃至社区医疗,可以说是无差别的
分布了市民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堪称生活服务的集大成者,随着项目的开业,整个淡滨尼市镇的"中心"和市民生活的"重心"都开始向这里转移。
(作为国内和新加坡合作最深入的城市,苏州的邻里中心项目也非常多,发展的相对成熟,同样的在商业和服务上做到了很好的融合。)
回到项目的发展策略上来。我们认为需要明确有几个关键的策略:
1、社区商业的基础需求要抓住,要复合、升且升级是主要的;
2、联结社区、服务社区,以家庭为主要服务单位;
3、公共空间要着力打造,商业融于空间;
4、面向未来,适度超前发展,持续满足社区消费者的成长性需求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