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尧图网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艺术 > 美摄诉抖音系列案件:诉讼之外的行业反思

美摄诉抖音系列案件:诉讼之外的行业反思

2025/2/22 2:13:50 来源:https://blog.csdn.net/weixin_47801018/article/details/145666440  浏览:    关键词:美摄诉抖音系列案件:诉讼之外的行业反思

一个程序员能闯多大的祸?字节跳动最近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案例。

2025年2月13日,美摄发布声明宣布,起诉字节跳动的代码抄袭系列案件,近日获得终审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判处抖音赔偿经济损失约8266.8万元。

事件的源头是一名曾在美摄工作过的工程师,他在离职两年半后入职了字节跳动,并在工作期间使用了部分在美摄时编写的代码。

由于该案件属于秘密诉讼,相关判决未在裁判文书网公示。

不过这并不影响本案,因数千万的高额判赔、及涉及抖音这一明星公司而产生的巨大影响。即使与之前美摄所诉求的22.74亿元赔偿相比,法院判决的最终结果相差甚远。

风波因何而起?

美摄是一家北京的网络科技公司,创立于2014年,主要产品美摄APP是一款短视频拍摄与制作工具。2021年美摄表示,字节跳动旗下的等多款产品,对其代码存在抄袭。之后美摄在中国和美国分别对字节跳动提起诉讼。

在国内,美摄公司以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为由,就字节的8款产品,分别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也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抖音公司及其员工提起侵害技术秘密诉讼。这些案件最终上诉到最高人民法院,并以总计超过8000万的判赔宣告结束。

程序员在不同项目使用相同的代码,对小公司和个人用户来说并不稀奇。业内常有这样的调侃:程序员的工资,一半来自于知道复制粘贴,而另一半,来自于知道在哪里复制粘贴。

但在互联网大厂,代码抄袭却是明令禁止的雷区,因为声誉的影响具有溢出效应,抄袭风波对于大厂带来的伤害远远超过中小企业。而且代码相关的软件著作权与专利不同,想要实现相同的功能,其实有无数种代码完成的方式,以大厂的人才规模,并非没有解决之道,因为抄袭而被诉和损害口碑很不划算。

抖音副总裁李亮在微博上也写道:“这种行为,属于严重违规,公司是明令禁止的,目前该员工也已经离职。”

他还表示:“事发之后,我们针对技术人员组织了多次合规培训,还对历史代码进行了系统排查。字节是一家致力于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我们坚决反对和禁止这种不合规的行为,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带来真正的竞争力,这也是很多同事每天在做的。”

李亮的态度并不难理解,因为这种事件的发生,肯定是抖音不希望看到的。

首先,涉案代码仅限于音视频编辑功能,不涉及抖音最核心的推荐算法等技术。根据司法鉴定,本案中重复代码占比其实并不高,仅占抖音某一模块相关函数的0.8%,不超过美摄软件的4%。

其次,在事件发生之后,抖音也很快替换了相关代码,证明这部分代码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对抖音的影响没有那么大。要知道,抖音早已是个综合性APP,目前涵盖了视频、压缩、传输、交互、直播、网购、支付、图文、小程序等各种功能,这里面绝大多数功能,是美摄APP压根就不具备的。

但从事件的影响来看,无论案件实际涉及的问题有多局部,伤害的都是抖音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的整体技术品牌。这个道理,抖音不可能不明白,不至于故意去做风险收益明显不匹配的事。

至于高薪挖人窃取商业秘密更是不合逻辑——相关程序员从美摄离职两年半后,才加入抖音。在互联网技术更新迭代如此之快的今天,真为特定技术挖人的话,不会等这么久。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相关程序员图省事直接用了之前的代码,而抖音内部管理上存在漏洞,没能自己发现,直到被美摄起诉才更新代码。

2023年,字节跳动员工总数已达12万,规模之庞大在国内大厂中已仅次于阿里巴巴,而高于腾讯。而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去年前10个月,字节跳动蝉联新发岗位数量第一,其人才储备与需求都相当旺盛。而在去年,字节跳动仅在AI研发的投入就高达800亿,已逼近BAT三家AI研发之和(1000亿)。

这种对于研发和创新大力投入的魄力,是过去字节成功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美摄案的败诉,对抖音无疑是个重要提醒,至少在技术品牌的塑造上,研发人员的合规管理与资源投入同样重要。

诉讼之外

美摄与字节的法律战,目前在国内的部分算是告一段落,这一案件对中国互联网行业无疑会起到标志性的作用,背后透露的许多问题,也值得其他互联网公司借鉴。

像字节这类大厂,日常项目数量多,员工规模大,本身的管理就是一项异常艰巨的挑战。

同时,程序技术人员的流动率很高,在离职时没有做好相关的技术资产交接,或者没有明确的离职协议,极易发生“代码带走”的情况,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技术抄袭争议。

其实不止国内大厂,2022年微软和Open AI也曾因为在训练中违反开源协议未经授权使用的代码被一群程序员告上法庭,谷歌更是和甲骨文因为代码打过一场长达十年的官司。

而目前,仅GitHub上的项目规模就已经超过了4亿个,其他未开源的项目数量更是数不胜数。从企业的角度,想要通过审核机制杜绝代码雷同,其实没法100%实现,只能尽力而为——对于其他公司的闭源代码,企业不掌握可供对比的样本,对于雷同代码也很难直接识破。

在这个背景下,大厂除了本身加强管理审查的被动防御机制之外,更多还是要通过合规培训和管理手段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让员工能够充分意识到代码属于公司敏感资产,不能迁徙和照抄。企业在岗前培训和离职交接中,都应该对这些敏感问题反复强调。

而对于美摄而言,这次法院的判决结果,则是帮助它名利双收。8000多万的赔偿金到账后,已经与美摄在2018年获得的Pre-A 轮融资等量齐观。而从2020年获得B轮融资以来,美摄一直未能找到新的投资者,在互联网VC普遍转向AI概念的当下,这笔现金对企业发展意义非凡。至于美摄一开始的20亿天价索赔,更是远远超过了其正常营收,最终并未获法院支持。

另外,通过持续的诉讼和与字节的关联,美摄的名字被更多的业内人士和公众熟知。这对于一家相对小型的公司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品牌曝光机会,也会为它赢得一些潜在的客户、合作伙伴和投资者。

如此看来,无论是从市场曝光、利润获取,还是品牌形象的塑造来看,这场官司对美摄公司,都算得上是一次深具战略价值的“投资”了。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

热搜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