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1. 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通过通信介质(如电缆、光纤、无线等)相互连接,实现数据传输与资源共享的系统。
2. 网络的功能
- 通信功能: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 资源共享:共享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信息。
- 信息交换:通过通信协议,进行可靠的消息传递。
3. 网络分类
-
按规模分类:
- 局域网(LAN):覆盖小范围的网络,如一个办公室或楼宇。
- 广域网(WAN):覆盖大范围的网络,如互联网。
- 城域网(MAN):覆盖城市范围的网络。
-
按拓扑结构分类:
- 总线拓扑:所有设备共享同一传输介质。
- 星形拓扑:设备通过中心节点连接。
- 环形拓扑:设备按闭合环路连接。
4. 网络协议
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规则与约定。
- 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 TCP/IP协议族:包括网络层(IP协议)、传输层(TCP/UDP协议)等。
二、OSI七层模型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 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通过硬件设备传输电信号。
- 设备:网卡、集线器、交换机等。
- 例子:以太网、光纤通信。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主要功能是物理地址寻址和数据链路控制。
- 设备:网卡、交换机等。
- 主要协议:以太网协议、PPP协议。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逻辑地址寻址(IP地址)。
- 主要协议:IP协议(IPv4/IPv6)、ICMP协议。
- 设备:路由器。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 主要协议:TCP(可靠传输)、UDP(不可靠传输)。
-
会话层(Session Layer)
-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连接。
- 例子:远程桌面协议(RDP)、网络文件系统(NFS)。
-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 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加密和解密。
- 例子:SSL/TLS加密协议。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负责用户接口,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
- 主要协议:HTTP、FTP、SMTP、DNS等。
三、常用网络协议
-
TCP/IP协议族
- IP协议: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与地址分配。
-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确保数据完整与顺序。
- 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连接,用于实时应用。
- ARP协议:用于解析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映射。
- DNS协议:用于域名解析。
-
HTTP/HTTPS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网页传输,基于请求-响应模型。
- 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HTTP,增加了SSL/TLS加密以保证数据安全。
-
FTP(文件传输协议)
- 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支持两种模式: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
-
SMTP/POP3/IMAP
- SMTP:用于发送电子邮件。
- POP3:用于接收邮件,下载后邮件会从服务器删除。
- IMAP:与POP3相似,但支持在服务器上管理邮件。
四、IP地址与子网
-
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每台设备。IPv4和IPv6是最常用的IP版本。
- IPv4:32位地址,表示为四个十进制数(如192.168.0.1)。
- IPv6:128位地址,解决了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
子网掩码:用于区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
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提供了一种灵活的IP地址分配方法。
五、路由与交换
-
路由(Routing)
- 路由器根据路由表将数据包从源设备传输到目的设备。
- 静态路由:手动配置路由。
- 动态路由:路由器通过协议(如RIP、OSPF、BGP)动态计算路径。
-
交换(Switching)
- 交换机通过MAC地址转发数据帧,实现局域网内设备之间的通信。
- 交换机工作原理:根据MAC地址表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六、网络安全
-
加密与解密
- 对称加密: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如AES、DES)。
- 非对称加密: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如RSA)。
-
防火墙
- 用于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根据预设规则过滤恶意流量。
-
入侵检测与防御
- IDS(入侵检测系统):检测网络中的恶意活动。
- IPS(入侵防御系统):不仅检测,还主动阻止入侵。
-
VPN(虚拟专用网络)
- 提供安全的远程访问,利用加密和隧道技术保护数据传输。
七、常见网络问题及排查
-
网络延迟:通常由网络拥塞、路由器配置问题或距离远造成。
- 工具:ping、traceroute、Wireshark等。
-
网络不通:可以通过检查物理连接、IP配置、路由等来排查。
- 工具:ping、ipconfig、netstat等。
-
带宽瓶颈:由于流量过大或网络设备配置不当导致。
- 工具:带宽监控工具,如NetFlow。
八、网络设备
-
路由器(Router)
- 负责将数据包从源网络转发到目的网络,进行跨网段通信。
-
交换机(Switch)
- 通过MAC地址将数据帧转发至目标设备,仅在同一局域网内工作。
-
集线器(Hub)
- 工作在物理层,将数据传输到网络中的所有设备,不进行地址识别。
-
网桥(Bridge)
- 连接两个局域网,使它们形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的总结表格:
知识点 | 内容简介 |
---|---|
计算机网络定义 | 由多台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通过通信介质相互连接,实现数据传输与资源共享。 |
网络功能 | 通信功能、资源共享、信息交换。 |
网络分类 | - 按规模: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 - 按拓扑结构:总线拓扑、星形拓扑、环形拓扑。 |
常用协议 | - TCP/IP协议族:包括IP、TCP、UDP等。 - HTTP/HTTPS:网页传输协议。 - FTP、SMTP/POP3/IMAP:文件传输与邮件协议。 |
OSI七层模型 | 1. 物理层:传输比特流。 2. 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寻址与链路控制。 3. 网络层:路由选择与IP寻址。 4. 传输层:端到端数据传输。 5. 会话层: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6. 表示层:数据格式转换与加密。 7. 应用层:用户接口和网络应用。 |
IP地址 | - IPv4:32位,点分十进制表示。 - IPv6:128位,十六进制表示。 - 子网掩码:区分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 |
路由与交换 | - 路由:通过路由器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包。 - 交换:通过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帧。 |
网络安全 | - 加密与解密:对称加密(AES、DES)、非对称加密(RSA)。 - 防火墙:控制进出数据流。 - IDS/IPS:入侵检测与防御。 - VPN:安全远程访问。 |
常见网络问题 | - 网络延迟:由拥塞、配置或距离引起。 - 网络不通:检查物理连接、IP配置、路由等。 - 带宽瓶颈:流量过大或配置不当。 |
网络设备 | - 路由器:进行跨网段通信。 - 交换机:在同一局域网内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 - 集线器:将数据广播到所有设备。 - 网桥:连接两个局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