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尧图网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机器学习——排序特征(Ranking Features)原理详解

机器学习——排序特征(Ranking Features)原理详解

2025/1/3 1:13:29 来源:https://blog.csdn.net/goTsHgo/article/details/143596423  浏览:    关键词:机器学习——排序特征(Ranking Features)原理详解

        排序特征(Ranking Features) 在机器学习中用于排序任务。它们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特征来判断不同样本的相对顺序,这在信息检索、推荐系统等领域十分常见。排序特征背后的底层原理和实现方式相对复杂,下面从底层原理、常用方法以及代码实现三个角度全面解释排序特征的构建和应用。


一、底层原理

        在排序任务中,主要关注的不是样本的具体值,而是样本的相对顺序。例如在推荐系统中,目的是将更相关的项目排在更高的位置。排序特征帮助模型判断样本之间的顺序关系,而不是直接预测数值或类别。

  1. 排序的本质

    • 假设有一组样本 {x1,x2,...,xn} 和对应的标签或分数 {y1,y2,...,yn},排序任务的目标是根据输入特征对样本进行排序,使得更高的相关性(即更高的 y 值)排在前面。
    • 这里的关键是构建能够反映样本间相对顺序的特征,而不仅仅是样本的绝对值。
  2. 常见的排序方法

    • 点对点比较(Pairwise Comparison):通过构建样本对,模型学习两样本之间的相对关系,即“样本 A 是否比样本 B 更好”。
    • 基于列表的排序(Listwise Ranking):通过一个列表的样本进行排序,模型学习在多个样本之间建立顺序关系。
    • 学习排序函数:学习一个排序函数 f(x),让 f(xi)>f(xj) 表示样本 xi 排在样本 xj​ 之前。

二、排序特征的构建方法

排序特征的构建方法依赖于具体的排序算法,常用的算法包括以下几种:

1. Pairwise Ranking(点对排序)

        在点对排序中,我们将排序任务转化为二分类问题。给定一对样本 (xi,xj),目标是学习模型 f(x),使得:

  • 如果 yi>yj,则 f(xi)>f(xj)。
  • 如果 yi<yj,则 f(xi)<f(xj)。

        点对排序常用的算法是RankNet,它基于神经网络学习排序函数,并使用交叉熵损失计算每对样本的损失。

2. Listwise Ranking(基于列表的排序)

在列表排序中,模型直接优化整个样本列表的顺序。常用的算法包括:

  • LambdaRank:改进了 RankNet,通过引入梯度加权,进一步提升排序性能。
  • ListNet:使用 Softmax 函数将排序结果转化为概率分布,通过 KL 散度优化。
  • ListMLE:优化排名排列的似然函数,以最大化正确排序的概率。
3. 特征工程:生成排序特征

常见的排序特征生成方式包括:

  • 历史特征:根据用户行为(点击、浏览等)生成排序特征。例如,用户对某类项目的浏览次数可能用于构建用户兴趣模型。
  • 上下文特征:结合用户、项目的上下文信息(如时间、地理位置等)构建排序特征。
  • 交互特征:捕捉用户与项目的交互信息,进一步丰富特征空间。

三、排序特征的代码实现

        下面以 Python 和 scikit-learn 为例,演示如何构建排序特征,并通过 RankNet 模型进行训练。注意,RankNet 不在标准的 scikit-learn 库中,需要使用 tensorflow 或 torch 实现神经网络。

示例代码:实现排序特征和 RankNet
  1. 数据生成:假设我们有样本集,每个样本有两个特征和一个目标分数。
import numpy as np# 样本特征 (X) 和分数 (y)
X = np.array([[0.2, 0.8],[0.4, 0.4],[0.6, 0.2],[0.8, 0.6]
])
y = np.array([3, 1, 2, 4])  # 样本分数,用于排序# 生成样本对
def generate_pairs(X, y):pairs = []labels = []for i in range(len(y)):for j in range(len(y)):if y[i] > y[j]:  # 只有当 y_i > y_j 时生成样本对pairs.append((X[i], X[j]))labels.append(1)elif y[i] < y[j]:pairs.append((X[j], X[i]))labels.append(0)return np.array(pairs), np.array(labels)pairs, labels = generate_pairs(X, y)
print("样本对:", pairs)
print("标签:", labels)

      2. RankNet 模型:构建一个简单的 RankNet 模型,以比较每对样本的顺序。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keras import layers, Model# RankNet 模型
input_shape = X.shape[1]
input_a = layers.Input(shape=(input_shape,))
input_b = layers.Input(shape=(input_shape,))# 基础网络
base_network = tf.keras.Sequential([layers.Dense(8, activation='relu'),layers.Dense(4, activation='relu'),layers.Dense(1, activation='linear')
])# 使用同一个基础网络处理两个输入
score_a = base_network(input_a)
score_b = base_network(input_b)# 计算差值
diff = layers.Subtract()([score_a, score_b])
output = layers.Activation('sigmoid')(diff)# 定义模型
ranknet = Model(inputs=[input_a, input_b], outputs=output)
ranknet.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binary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训练模型
pair_features = [pairs[:, 0], pairs[:, 1]]
ranknet.fit(pair_features, labels, epochs=10, batch_size=4)

      3. 模型推理与排序

        训练完成后,可以使用该模型对新样本进行预测,计算新样本与现有样本的相似性分数,从而生成排序。

# 推理:计算样本分数
def compute_scores(model, X):return model.predict([X, np.zeros_like(X)])# 计算排序分数
scores = compute_scores(ranknet, X)
ranking = np.argsort(scores.flatten())[::-1]
print("排序结果:", ranking)


四、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了解了排序特征的原理及实现过程。核心要点在于:

  • 排序特征通过特征工程和点对、列表排序算法学习样本之间的相对顺序。
  • RankNet 模型实现了点对比较,通过神经网络生成特征的排序分数。
  • 代码实现展示了如何构建排序特征并进行训练与推理,帮助理解排序特征的应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推荐系统、信息检索等需要排序的场景,可以显著提升模型效果。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