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回顾:
帮助者的收益(提供独一无二的帮助、一个豪气仗义的评价);
你寻求帮助的时候说了啥?
消除他人的痛苦,救赎,自我效能感;
基于集体互惠/积极认同/有效力的强化帮助行为;
参考来源:
书籍:如何正确求助 合情合理地获取资源和人脉
05-帮助者的收益
独一无二的帮助–自体感
因为人们真正想给予你的是一些独特的,或者用专业的术语来表达,是“不可取代”的帮助。这些帮助只有他们才能给你提供。因为帮助越显独特,越能体现出他们自身的特性
真实的原因有如下两点。第一是自我奉献(奉献一些只有你才能给予的东西)会导致捐赠的主观价值感得到提升。原因在于所有心理学研究领域都有涉及的一个最有力发现,它被称为禀赋效应,也就是我们认为我们自己的东西价值更大,只因为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第二个因素是,独特的帮助使得这种慷慨的行为更大程度地融入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中。毕竟,只有我可以提供的帮助必定说明了我的一些独特优势。(豪气、仗义)
重要的是要记住,在提供积极的认同强化时(不管是在你最初提出的请求中,还是在你随后表达感谢时)你要强调帮助你的人是一个友善的人,以及向你提供帮助表明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人们从帮助中想要的是什么?有效,超越快乐和痛苦
如果某件事情让我们感觉良好(或者能带给我们丰厚的回报),我们就会去做。如果这件事会带来伤害,我们就不会去做。
两种有助于强化帮助行为的因素——群体感和积极的认同感
在他最近的一本书《超越快乐和痛苦》(Beyond Pleasure and Pain)中,希金斯认为,渴望感到有效性(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处理所发生的事情,达到你想要的结果)才是真正吸引人们并赋予他们生活意义的东西
当我们在帮助他人时,想要感受到有效性(看到自己帮助别人付出的努力能有所成效)对于维持帮助他人的动机以及收获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回报至关重要。如果我捐钱给你,却不清楚我的钱会对别人的生活产生什么实际影响的话,那么我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实际的满足感呢?如果我给你写了一封新工作的推荐信,却再也没有收到过你的来信,那么因为帮你我所经历的这些麻烦,我又将做何感想?**我怎么知道我这样做是值得的呢?**
看到自己提供的帮助富有成效你才会提供更多(以及更有效)的帮助有效性不仅对帮助行为的心理效益有影响,它也会影响你在第一时间提供帮助的可能性
当然,为别人费心尽力会让人精疲力竭,尤其是考虑到我们每个人要去承担的责任和应付的压力。**帮助可能不仅仅是一种体力活儿,例如,当需要帮助的人忧心如焚或情绪低落时,帮助可能会涉及一些心理负担上的任务,比如换位思考、调节绪以及解决复杂的问题**。
06-你在寻求他人帮助时说了些啥?
七个表达误区
01-过分强调同理心,感同身受(我这么惨了,帮帮我怎么了?!)
02-不停地道款 (是我把一切都搞砸了,//过分传递负面的悔恨情绪)
03-使用免责声明(基于旅行者守则,你有义务帮助我,傲娇.jpg)
04-强调帮助者会很喜欢帮助你(拉我一把,你会感觉不错的,//不含诱惑的深情)
05-轻描淡写你的需求(摘月亮很简单的啦,不会耽误你多少时间)
06-提醒别人欠你一个人情(我之前可是帮助过你的呦,挟恩索求)
07-过分强调帮助对自己多有用(可帮了我大忙了,但是连帮忙者弄脏的手和满头的汗的状况,提供洗手和茶水的眼力见都没有)
07-助人为乐,乐在哪里?(消除痛苦,心情愉悦)
帮助能够让人心情愉悦
更多帮助=更高的生活满意度,生活满足感、健康水平以及自尊
帮助其他人最稳当的好处之一在于它能振奋你的精神,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亲社会行为带来的温情效应
帮一个推着笨重的婴儿车的母亲开了一下门,或者提醒一个陌生人他的手套掉了,能够帮助别人的玩家在积极的心态、活力以及幸福感上都有显著提升。
消除痛苦是我们提供帮助的一个强有力的激发因素
超乎我们想象的是,我们同样关注我们自身的痛苦。因为看到无辜生命受到伤害而心情低落的人,比起心态平和的人,更加愿意帮助第三方,除非他们的心情因为收到意外之喜的礼物而得到改善。
研究表明如果帮助他人对改善我们的心情无益,那么我们是不会费尽心力地去帮助别人的。
和帮助别人能改善我们的情绪的观念一致,被迫回顾悲伤记忆的人,比那些穿梭在愉快记忆里的人,更加愿意伸出援手(也就是打更多电话),但这也仅限于他们认为这有可能帮助他们改善心情。
帮助别人不仅能改善悲伤的情绪,也能很好地让我们摆脱愧疚。心理学家声称内疚感——表现为紧张、懊悔和焦虑——有助于维护和加强社会联系。它提醒我们信守承诺,承担责任以及记得经常给母亲打电话。
08-对帮助行为的鼓励和强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强化帮助的行为(表达谢意,感恩)
两种表达谢意的类型(赞美别人,自我收益)赞美别人,包括承认并证实助人者的性格和能力(也就是他们积极的自我认同),以及自我受益,也就是说明受助者得到帮助后境况变好。对于另一半最近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表达谢意的行为。赞美别人 这说明你很负责…… 你尽了全力…… 我感觉你非常擅长于……自我受益 这让我松了一口气…… 这让我在工作中就有得炫耀的了……最后,这些帮助者会认为对他们表达感谢的另一半是多么地热情、愉悦以及是多么地爱他们。感恩的确,帮助者无疑希望你能快乐。但是,他们能够帮助你的动力是和帮助者的认同和自尊紧密联系的。我们提供帮助是因为我们想成为一个好人,实现我们的目标以及价值,并且,不可否认的是,能够受到别人的敬佩。**帮助者希望能积极地看待自己。而当你喋喋不休谈论自己时,他们很难做到这一点**。
三种强化来源-集体互惠/积极认同/有效力
第一种强化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强烈的群体意识。换句话说,就是相信需要帮助的人是属于我们一个团队的(一个对我们很重要的群体的一部分)。这就超越了纯粹的集体互惠。
第二种强化是形成积极的认同。也就是,在我帮助你时能够让我对自己感觉良好,尤其是这能够让我看到自身所具有的良好品行或者能受人尊敬。
最后一种强化(也是三者中力量最强大的)是能够看到自身的有效力。也就是,人们想要看到或者了解,他们所提供或者将要提供的帮助所带来的影响力,他们想看到这个帮助能够成功帮你解决问题。
人类的基本动机:感到有效性。这是为了知道你的行动产生你所期待的结果,本质上,是为了改变周围的世界。
通常,这些强化因素的潜力在于确定群体内部成员的地位,引起积极的认同的可能性以及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帮助有效的方式。
当你求助时,多关注那些能强化帮助行为的事情: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目标的群体的一员,形成一个积极的认同以及能够在行动中清晰看到自己帮助的有效性。
怎样增强帮助者的效能感
1.首先要弄清楚你的需求的实质以及它会对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那些模糊不清、间接的请求让人们很难想象要如何去做,以及他们的帮助是否会产生影响。
2.后续效果的跟进,提前让帮助你的人知道你会这样做。不清楚你在某件事情上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否值得,这种感觉并不好。不知道需要帮助的人的境况最终在你的帮助下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这让人并不好受。**花点时间让人们知道他们的帮助对你的影响以及事情最终发展的结果。**在向别人提出请求时,让别人知道你会告知他们事情的后续进展,这会让他们更加相信,在帮助你后,他们会获得成就感。
帮助者希望尽可能提供最有效率的帮助,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效性是寻求帮助者需要牢记的第三个主要的强化因素****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努力的结果。**他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很独特。**我能够和她站在一起见证我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