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原理:借鉴中国友商思路缩短进入Doze的时序
开发者米沙尔・拉赫曼(Mishaal Rahman)在其博文中透露,谷歌对安卓15系统进行了显著优化,使得设备进入“打盹模式”(Doze Mode)的速度提升了50%,并且部分机型的待机时间因此得以延长三小时。设备可更快进入低功耗状态 待机电池寿命提升(谷歌测试的某些设备上可达3小时)打瞌睡模式当设备处于空闲一段时间且屏幕关闭的状态时,安卓会尝试在选定的“维护时段”期间智能地延迟,并同时运行尽可能多的后台任务 。适用于所有安卓设备,包括非智能手机平台
1.Android 15前进入Doze的时序是怎样的呢?-最快需要64.5分钟
答:进入deep idle需要30分钟+30分钟+4分钟+30秒 = 64.5分钟
2.为什么要压缩进入Doze时序
通过海量设备数据发现:用户屏幕关闭后,1分钟 和 3分钟 是两个关键时间节点(例如:1分钟内用户可能再次亮屏,3分钟后可能长期闲置)。
3.Android15后时序调整情况-最快2分45秒就可以进入
我自己的android 15时序是2分45秒
该Google优化项目可被测试:即我们可以和BugReport结合看,从灭屏开始到Doze进入
Google PPT推荐的15+15+15+15 = 60 秒就可以进入了
4.修改时序带来的省电收益-时序提速50%,省电提升5%
Doze打盹模式提速50%,续航大幅增强,开启 Doze 的 治疗组(Treatment) 比 对照组(Control) 平均减少 5% 的绝对耗电量(从 80mA 降至 76mA),且所有相对耗电率指标均有改善(百分比变化为负值)。
数据亮点省电效果普适性:所有百分位数(Median/95th)的耗电率均下降,说明 Doze 对不同使用场景(常规和极端)均有效。
指标名称 | 对照组(Control) | 治疗组(Treatment) | 变化幅度 | 意义说明 |
绝对屏幕关闭耗电率(mA) | 80 mA | 76 mA | -5% | 每小时实际电流消耗降低,直接反映硬件级省电效果 |
相对屏幕关闭耗电率(%/h) | ||||
- 平均值(Average) | 2%/h | 1.5%/h | -2% | 每小时电量百分比消耗减少,综合反映系统优化效果 |
- 中位数(Median) | 1.5%/h | 1.5%/h | -2% | 多数设备耗电率稳定降低 |
- 第95百分位数(95th) | 4%/h | 4%/h | -3% | 极端高耗电场景(如后台异常)的优化幅度 |
5.Android 15 IDLE的维持时间也变化了
每次进入IDLE的维持时间也发生变化了哈。
进入STATE_IDLE的次数 | Android 14 及之前版本 | Android 15 及之后版本 | 备注 |
第1次 | 1小时 | 15分钟 | Android 15 基数从 15min 开始,Android 15之前是60min |
第2次 | 2小时 | 30分钟 | 仍保持指数增长(×2),但基数从 15min 开始 |
第3次 | 4小时 | 1小时 | Android 15 在此阶段才达到旧版的初始值(1h) |
第4次 | 6小时(上限) | 2小时 | Android 14 达到上限,Android 15 继续增长 |
第5次 | 6小时(保持) | 4小时 | |
第6次 | 6小时(保持) | 6小时(上限) | Android 15 最终收敛到与旧版相同的上限 |
不过我目标是修改为:15min,30min,1h,2h,4h,8h,16h,24h,进一步加强管控。就算Google怎么修改,但是也没办法覆盖我们国内开发者对Doze的定制策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