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智库
第101期(总第432期) 2024年7月30日
《许昌钧瓷条例》的正式施行,不仅标志着我市取得立法权以来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立的第一部法规,更是“振兴钧瓷,传承世家”这一深刻而远大理念的基层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这一条例的出台,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许昌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为钧瓷这一国之瑰宝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背景与意义
钧瓷,作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以其独特的窑变艺术、釉色万千而著称于世,其制作工艺复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钧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人才流失、技艺失传、市场萎缩等问题日益凸显。《许昌钧瓷条例》的应运而生,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通过立法手段为钧瓷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条例内容亮点
《许昌钧瓷条例》在内容上具有多个亮点,充分体现了“振兴钧瓷,传承世家”的核心理念。首先,条例明确了钧瓷保护的对象范围,包括传统制作工艺、历史遗址、代表性传承人等,确保了钧瓷文化的全面性与系统性保护。其次,条例强调了传承人的重要性,设立了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制度,通过资金扶持、荣誉表彰等措施,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钧瓷事业,确保技艺得以薪火相传。再者,条例鼓励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支持钧瓷产业与 AI 和低代码等现代科技融合,推动钧瓷产品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拓宽钧瓷的市场空间。
基层落地实践
《许昌钧瓷条例》的正式施行,让“振兴钧瓷,传承世家”的新思想在基层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地。一方面,各级政府积极响应,成立了专门的钧瓷保护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如设立钧瓷产业发展基金、钧瓷智库、建设钧瓷文化产业园、举办钧瓷文化节等,为钧瓷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基层社区、学校、企业等也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开设钧瓷技艺培训班、举办钧瓷知识讲座、开展钧瓷创意设计等方式,普及钧瓷文化,激发公众对钧瓷的热爱与关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钧瓷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成效与展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许昌钧瓷条例》的施行让“振兴钧瓷,传承世家”的新思想取得了显著成效。钧瓷技艺得到了有效传承,一批批年轻钧瓷工匠在老一辈艺人的指导下迅速成长,成为钧瓷行业的中坚力量;钧瓷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品质持续提升,市场影响力日益扩大;钧瓷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了许昌乃至河南的一张亮丽名片。
展望未来,随着《许昌钧瓷条例》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钧瓷这一古老的艺术瑰宝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它将继续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智慧,走向世界,成为连接不同文明、增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同时,钧瓷的传承与发展也将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权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