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人形机器人也可称协作机器人)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从 2022 年起,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 2025 年达到了发展高潮。美国《时代》周刊将人形机器人评为 “2024 年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波士顿动力的 Atlas 能在复杂地形灵活行动,特斯拉的 Optimus 也展示出了一定的操作能力。而国产人形机器人同样不甘示弱,在资本的助力下蓬勃发展。2025 年 Q1,中国市场融资事件超 30 笔,总额突破 40 亿元,众多大厂高管纷纷投身人形机器人创业领域。
资本对人形机器人的热情高涨,将其视为 “AI 时代的智能手机”。宇树科技在 B 轮融资后,估值一年内暴涨 30 倍;智元机器人更是备受青睐,红杉中国、高瓴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踊跃参与其融资,腾讯领投的新一轮融资使其估值高达 150 亿元。百度、腾讯、阿里、字节等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入局,通过投资、合作、自研等方式,试图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比如百度与优必选合作,借助文心大模型提升机器人能力;腾讯投资相关企业并开展自研工作;阿里持续布局 AI 大模型领域,间接为人形机器人发展提供支持;字节发布机器人大模型并投资相关企业。在资本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逐渐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在服务业、养老护理、车企等领域都有了一定的探索。
车企成为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工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对车企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车企成为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工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上海某汽车工厂的机器人能根据订单量变换形态,承担多种工作;比亚迪工厂引入人形机器人后,单条产线工人减少 30%,良品率大幅提升至 99.7%。小鹏、小米、比亚迪等 20 多家国内外车企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有的已在工厂投入使用,有的计划量产。车企如此积极,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新的 “估值锚点”;另一方面,车企的精密制造能力和仿真测试体系与人形机器人研发相契合,能够实现技术协同,缩短研发周期。
此外,人形机器人还推动了车企的技术创新。由于车企跨界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在智能感知、人机交互、复杂场景下的决策控制和路径规划等底层技术上与汽车研发高度相通,这促使车企在这些技术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能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还能反哺汽车产品,如提升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水平、优化车内人机交互系统等,增强汽车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
在 3C 电子产品测试领域,人形机器人同样带来了诸多变革
3C 电子产品检测是保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重要环节,涵盖环境类可靠性测试、机械模拟测试、电气及信号性能测试、声学性能测试、材料性能测试、模拟仿真测试、失效分析以及综合类测试等多个项目。协作机器人的参与,首先在测试效率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在传统测试中,人工操作各类测试设备,转换测试项目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设备调试与人员准备。协作机器人可以快速切换不同的测试工具和模式,不间断地进行测试任务。例如在插拔线缆、组装复杂零件等精细度要求极高的测试项目中,人工操作可能因疲劳导致速度放缓,而协作机器人能始终保持稳定高效的作业速度,大大缩短了产品的测试周期,加快了产品的上市进程。
在测试精度方面,3C 电子产品零部件小且不规则,对测试精度要求苛刻。协作机器人配备先进的传感器和高精度的运动控制技术,能够精准地完成如检测微小零部件的尺寸精度、电气连接的可靠性等任务。在检测电子产品的焊点质量时,协作机器人可以通过高精度的视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精确判断焊点的牢固程度、焊接是否存在虚焊等问题,相比人工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了误判和漏判的情况,有助于提升 3C 电子产品的整体质量。
而且,协作机器人还提升了测试的灵活性。3C 行业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快,生产线需要频繁调整。协作机器人能够通过编程快速适应不同产品的测试需求,无论是新的手机型号、电脑配件还是其他 3C 产品,都能迅速切换测试程序和操作方式,满足多样化的测试场景。在一些小型 3C 产品的组装测试中,可能需要根据产品设计的变化,随时调整测试的流程和重点,协作机器人凭借其强大的适应性,能够轻松应对这种变化,为 3C 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成本方面,尽管部署协作机器人初期投资较大,但长期来看,能减少对大量专业测试人员的依赖,降低人力成本。同时,由于其高精度的测试操作,减少了因测试失误导致的产品返工和报废,进一步节约了成本。并且,协作机器人可以在一些恶劣或对人体有害的测试环境中工作,如高 / 低温环境测试、粉尘测试、盐雾测试等,避免了对测试人员健康的损害,从侧面降低了企业潜在的风险成本。
展望未来,协作机器人有望迎来诸多变革。在技术层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突破,协作机器人将具备更强大的感知、认知与决策能力,能够更加精准地理解人类语言和情感,实现更为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通过先进传感器与机器学习算法,它们可以实时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变化,并迅速做出准确反应。硬件技术也将不断取得突破,更先进的电机、电池与材料将为协作机器人的运动性能与续航能力提供坚实保障。
慧通测控人形(协作)机器人行业领域应用简述
从应用领域来看,在工业制造领域,协作机器人与传统自动化设备的协同将更加紧密,不仅在汽车生产中能承担如装配底盘、打螺丝等复杂任务,在 3C 电子产品的精密装配与操作方面,如电路板焊接、屏幕安装、电池固定等工作,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实现复杂工业场景的无人化生产。
在服务行业,协作机器人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家庭服务领域,它们有望成为得力的家庭助手,承担家务劳动,悉心照顾老人和儿童。在养老护理方面,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贴心陪伴、专业护理和有效的康复训练等服务,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在教育培训领域,可作为个性化教育辅导机器人,依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学习指导。
据赛迪研究院预计,在政府引导和投资驱动下,2024 年和 2025 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2026 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 200 亿元。花旗全球洞察分析师指出,预计未来 25 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 7 万亿美元。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增长潜力。(人形机器人也可俗称协作机器人)
人形(协作)机器人目前正处于融资浪潮带来的估值泡沫之中,企业面临着生死考验。只有那些能够找到稳定客户、实现量产并真正融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在这个主角随时可能变换的赛道上,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都将深刻改变未来的社会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科技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