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尧图网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产业 > 研发效率破局之道阅读总结(3)工程优化

研发效率破局之道阅读总结(3)工程优化

2025/4/23 12:50:40 来源:https://blog.csdn.net/Once_day/article/details/147432518  浏览:    关键词:研发效率破局之道阅读总结(3)工程优化

研发效率破局之道阅读总结(3)工程优化


Author: Once Day Date: 2025年4月22日

一位热衷于Linux学习和开发的菜鸟,试图谱写一场冒险之旅,也许终点只是一场白日梦…

漫漫长路,有人对你微笑过嘛…

全系列文章可参考专栏: 程序的艺术_Once-Day的博客-CSDN博客


注: 本文内容摘抄于原文,文中"我"代表原作者【葛俊】大佬视角。


参考文章:

  • 研发效率破局之道

文章目录

  • 研发效率破局之道阅读总结(3)工程优化
        • 1. 软件研发环境
        • 2. 如何做好代码审查
        • 3. 如何处理技术债
        • 4. 测试如何应对新的开发模式
        • 5. 各种部署的定义

1. 软件研发环境

按照开发流程,软件研发需要以下几种环境:

  • 开发机器;
  • IDE;
  • 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数据和配置;
  • 本地环境、联调环境;
  • 测试环境、类生产环境

Facebook 从不吝啬在开发机器上的投资。每个开发人员除了有一台笔记本外,还在远程数 据中心有一台开发机器。数据中心的机器用于后端以及网站的开发,为方便描述,我称之为 后端开发机。而笔记本有两个用处:一是用来做移动端 App 的开发;二是作为终端,连接 到后端开发机做后端和网站开发。

两台机器的配置都非常强劲。后端开发机一开始是实体机器,后来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转为了虚拟机,但不变的是配置依然强大。在 2015 年的时候,绝大部分机器 配置都能达到 16 核 CPU 、144G 内存。笔记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苹果 MacBook Pro, 另一种是联想 ThinkPad,都是当时市场上顶配或者顶配下一级的配置。

配置高效的研发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条原则:

  • 舍得投入资源,用资源换取开发人员时间。
  • 对环境的获取进行服务化、自助化。
  • 注重环境的一体化、一致性,也就是要把团队的最佳实践固化下来。
2. 如何做好代码审查

做好代码审查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团队的方法。

按照定义,人工检查才是代码审查。机器进行的检查一般叫作代码检查或者代码自动检查。

代码审查的作用很多,主要表现在 5 个方面。

  • 尽早发现 Bug 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问题发现得越晚,修复的代价越大。代码审查把问题的发现尽量提前,自然会提高效能。
  • 提高个人工程能力。不言而喻,别人对你的代码提建议,自然能提高你的工程能力。事实上,仅仅因为知道自己的代码会被同事审查,你就会注意提高代码质量。
  • 团队知识共享。一段代码入库之后,就从个人的代码变成了团队的代码。代码审查可以帮助其他开发者了解这些代码的设计思想、实现方式等。
  • 针对某个特定方面提高质量。一些比较专业的领域,比如安全、性能、UI 等,可以邀请专家进行专项审查。另外,一些核心代码或者高风险代码,也可以通过团队集体审查的方式来保证质量。
  • 统一编码风格。

按照审查方式,代码审查可以分为工具辅助的线下异步审查和面对面审查两类。

  • 工具辅助的线下异步审查,就是代码作者通过工具将代码发送给审查者,审查者再通过工具把反馈传递给作者。可以控制审查时间,减少对自己工作的干扰,会留下文档,方便以后参考。
  • 面对面审查,就是审查者和代码作者在一块儿阅读代码,进行实时讨论。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快,可以高效地审查不方便用文字讨论的代码。比如,架构问题的讨论就很适合用这种方式。

事实上,有调查显示,代码审查更容易发现架构问题而不是 Bug。所以我的建议是,尽量使用代码设计时审查。具体的方法是,可以使用与门禁代码检查相同的工具,只不过这个时候发出去的 PR 目的是为了讨论,而不是为了入库。讨论结束后删除这个 PR 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审查需要时间,这听起来好像是废话,但很多团队在引入代码审查时,都没有为它预留 时间。结果是大家没有时间做审查,效果自然也就不好。而效果不好又导致代码审查得不到 管理者重视,开发人员更不可能将代码审查放到自己的工作计划中。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代码审查要么被逐渐废弃,要么流于形式。

管理者要明确代码审查是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记入工作量和绩效考评。这是成功引入代码审查的前提,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成功推进代码审查的关键操作:

  • 代码提交的原子性,是指一个提交包含一个不可分割的特性、修复或者优化,同时这个提交要尽可能小。
  • 提高提交说明的质量,,好的格式应该包含:标题,详细描述,测试情况,与其他工具和系统相关的信息。

代码审查是两个开发者之间的技术交流,双方都要谨记互相尊重的原则。

从审查者的角度来看,在提出建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代码作者的感受。最重要的一点是, 不要用一些主观标准来评判别人的代码。

在打回提交的时候,一定要礼貌地描述原因。审查要尽量及时,如果不能及时审查要告知作者。

代码审查常常出现问题的一个地方是,在审查过程中因为意见不同而产生争执甚至争吵,所以一定记住代码审查的目的是讨论,而不是评判。讨论的心态,有助于放下不必要的自尊心,从而顺利地进行技术交流,提高审查效率。另外,讨论的心态也能促进大家提早发出审查,从而尽早发现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

审查者切记不要说教,说教容易让人反感,不是讨论的好方法。审查者提意见即可,不一定要提供解决方法。我曾经见过一个团队要求提出问题必须给出对应的答案,结果是大家都不愿提问题了。

想办法增加讨论的有趣性。

3. 如何处理技术债

第一方面,要利用技术债的好处,必要时要大胆“举债前行”。也就是说,在机会出现时, 使用最快的方式完成业务服务用户,抢占市场先机,“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第二个方面,要控制技术债,在适当的时候偿还适当部分的技术债。

控制技术债主要有以下 4 步:

  • 让公司管理层意识到偿还技术债的重要性,从而愿意投入资源;
  • 采用低成本的方式去预防;
  • 识别技术债并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
  • 持续重构,解决高优先级技术债。
4. 测试如何应对新的开发模式

测试可以保证产品质量,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做好测试也比较困难,需要克服很多挑 战。尤其是,持续交付、敏捷开发等开发模式为传统软件测试方式带来了更大的时间压力。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种熟悉的测试方式都有什么问题:

测试人员接到项目后参与需求评审, 然后根据需求文档写用例、准备脚本,等开发提测之后正式开始测试、提 Bug、回归,测 试通过后就结束了,项目交给运维上线,之后投入下一个项目继续重复这样的流程。

这样的流程看似没什么错,但有两大问题:

  • 测试人员非常被动。当需求质量、开发质量较差的时候,测试人员只能被动接受。
  • 但同时,测试又被认为是质量的责任人。如果因为需求质量、开发提测质量差而导致上线 延期,大家通常会首先怪罪测试团队。

这些问题,在新的开发模式下愈发严重。因为这些新的开发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缩短 产品的交付周期,对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够专门留给传统竖井流程中测试环节的时间 越来越短,自然更难保证质量。

测试左移和右移,就是把测试的范围从传统测试的节点中释放出来,向左和右扩展。

  • 向左扩展,就是让测试介入代码提测之前的部分。比如,扩展到开发阶段,在架构设计时就考虑产品的可测试性,并尽量进行开发自测等。另外,测试可以更进一步扩展到需求评审阶段,让测试人员不只是了解需求,更要评估需求的质量,比如分析需求的合理性以及完整性等。
  • 测试右移,是让测试介入代码提测之后的部分。比如,测试人员在产品上线过程中,利用线上的真实环境测试。另外产品上线之后,测试人员仍然介入,通过线上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并跟进解决,将影响范围降到最低。这样一来,测试人员不但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测试,还能发现在非生产环境中难以发现的问题。

要做好测试左移,有 3 个基本原则:

  • 调整团队对测试的态度。一个有效的办法是,按照功能的维度管理团队,让整个功能团队对产品负责。也就是说,如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不只是测试团队“背锅”,而是会影响整个功能团队的绩效。
  • 把测试添加到开发和产品需求步骤中。常用的办法是,让测试人员参与到开发阶段的方案设计中,了解开发的实现方式。因为很多开发人员可能只熟悉他负责的那一部分,而测试人员往往对全局更加了解,所以测试人员要评估改动范围以及是否有遗漏的模块 和系统。
  • 频繁测试,快速测试。在测试左移之前,我们需要等待提测,比较被动,不能频繁测试。但测试左移到开发阶段之后,我们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去频繁运行测试,从而更好地发挥测试的作用,尽早发现更多的问题。

测试左移,本质上是尽早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基本原则包括:从人的角度出发,让产 品、开发、运维人员统一认识,重视测试;从流程上,让测试融入产品设计和开发步骤中; 快速测试、频繁测试。

其实,软件开发行业早就达成了共识,问题发现得越晚,修复代价越大

5. 各种部署的定义

蓝绿部署(Blue-green Deployment)、红黑部署(Red-black Deployment)和灰度发布(Gray Release ,或 Dark Launch)的定义和流程:

(1)蓝绿部署,是采用两个分开的集群对软件版本进行升级的一种方式。它的部署模型中包括一 个蓝色集群 A 和一个绿色集群 B,在没有新版本上线的情况下,两个集群上运行的版本是 一致的,同时对外提供服务。

  • 首先,从负载均衡器列表中删除集群 A,让集群 B 单独提供服务。
  • 然后,在集群 A 上部署新版本。
  • 接下来,集群 A 升级完毕后,把负载均衡列表全部指向 A,并删除集群 B,由 A 单独提供服务。
  • 在集群 B 上部署完新版本后,再把它添加回负载均衡列表中。

(2)红黑部署,与蓝绿部署类似,红黑部署也是通过两个集群完成软件版本的升级。当前提供服务的所有机器都运行在红色集群 A 中,当需要发布新版本的时候:

  • 先在云上申请一个黑色集群 B,在 B 上部署新版本的服务;
  • 等到 B 升级完成后,我们一次性地把负载均衡全部指向 B;
  • 把 A 集群从负载均衡列表中删除,并释放集群 A 中所有机器。

(3)灰度发布,也被叫作金丝雀发布。与蓝绿部署、红黑部署不同的是,灰度发布属于增量发布方法。也就是说,服务升级的过程中,新旧版本会同时为用户提供服务。

灰度发布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在集群的一小部分机器上部署新版本,给一部分用户使用, 以测试新版本的功能和性能;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再对整个集群进行升级。简单地说,灰度 发布就是把部署好的服务分批次、逐步暴露给越来越多的用户,直到最终完全上线。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

热搜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