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08.06 周二
- 1.1) 问题01 mac安装 scala:
- 1. 使用 Homebrew
- 2. 使用 SDKMAN!
- 其他注意事项
- 1. 确认 Scala 安装位置
- 2. 设置 PATH 环境变量
- 对于 zsh (macOS Catalina 及更高版本默认使用 zsh):
- 对于 bash (如果您使用的是 bash shell):
- 3. 验证安装
- 二、08.09 周五
- 2.1)问题01: idea中回滚代码并提交到远端
- 2.2)问题02:mac 找不到JNA库
- 2.3) 问题03: 介绍数据流图在分层细化过程中遵循的数据平衡原则,应该怎么理解?
- 数据平衡原则
- 总结
- 2.4) 问题04: 那有人说上边的数据流图的数据平衡原则如下: 层间平衡:数据流个数一致,方向一致。图内平衡:有输入无输出的黑洞,有输出无输入的奇迹,输入不足的灰洞
- 层间平衡
- 图内平衡
- 示例
- 总结
- 三、08.11 周日
- 3.1) 问题01: 数据库访问的方式有哪几种他们的优缺点是什么?
- 1. 直接连接(Native/Direct Connection)
- 2.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 3. 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 4. DAO(Data Access Object)模式
- 5. ORM(Object-Relational Mapping)框架
- 6. Web API 或 RESTful 服务
- 结论
一、08.06 周二
1.1) 问题01 mac安装 scala:
要在 macOS 上安装 Scala,您可以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以下是两种常见的安装方式:
1. 使用 Homebrew
Homebrew 是 macOS 的一个非常流行的包管理器,可以用来安装各种软件。如果您还没有安装 Homebrew,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
安装 Homebrew:
- 打开 Terminal。
- 输入以下命令来安装 Homebrew:
/bin/bash -c "$(curl -fsS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Homebrew/install/HEAD/install.sh)"
-
安装 Scala:
- 使用 Homebrew 安装 Scala:
brew install scala
- 使用 Homebrew 安装 Scala:
-
验证安装:
- 检查 Scala 是否已成功安装:
scala -version
- 检查 Scala 是否已成功安装:
2. 使用 SDKMAN!
SDKMAN! 是一个用于管理多个版本的 Java/JVM 工具的命令行工具。您可以使用它来安装和管理 Scala 的不同版本。
-
安装 SDKMAN!:
- 打开 Terminal。
- 输入以下命令来安装 SDKMAN!:
curl -s "https://get.sdkman.io" | bash
-
安装 Scala:
-
安装完成后,加载 SDKMAN!:
source "$HOME/.sdkman/bin/sdkman-init.sh"
-
使用 SDKMAN! 安装 Scala:
sdk install scala
-
-
验证安装:
- 检查 Scala 是否已成功安装:
scala -version
- 检查 Scala 是否已成功安装:
其他注意事项
- 环境变量:确保您的
PATH
环境变量包含了 Scala 的 bin 目录。通常情况下,Homebrew 和 SDKMAN! 会自动为您处理好环境变量的设置。 - Scala 版本:如果您需要特定版本的 Scala,可以使用 SDKMAN! 的
sdk install scala <version>
命令来安装所需版本。 - 更新 Scala:如果您需要更新 Scala 到最新版本,可以使用
sdk update scala
(对于 SDKMAN! 用户)或者重新运行brew install scala
(对于 Homebrew 用户)。
完成以上步骤后,您就可以开始使用 Scala 编写程序了。如果您在安装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请随时告诉我,我会帮助您解决。
如果您已经安装了 Scala,但是在终端中输入 scala -version
时出现了 “command not found” 的错误,这通常意味着 Scala 的可执行文件没有添加到系统的 PATH
环境变量中。下面是解决此问题的步骤:
1. 确认 Scala 安装位置
首先确认 Scala 安装的确切位置。使用 Homebrew 安装的 Scala 通常位于 /usr/local/Cellar/scala
路径下。您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 Scala 的安装位置:
brew info scala
这将显示 Scala 的安装信息,包括其安装的前缀。
2. 设置 PATH 环境变量
接下来,您需要将 Scala 的 bin
目录添加到 PATH
环境变量中。通常情况下,Homebrew 会在安装时自动为您处理这个步骤。如果这一步没有自动完成,您可以手动添加。
对于 zsh (macOS Catalina 及更高版本默认使用 zsh):
-
打开 Terminal。
-
使用文本编辑器打开
.zshrc
文件(如果您没有.zshrc
文件,可以创建一个)。例如,使用nano
编辑器:nano ~/.zshrc
-
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行:
export PATH="/usr/local/opt/scala/bin:$PATH"
如果您使用的是其他编辑器,如
vim
或emacs
,请相应地修改命令。 -
保存文件并退出编辑器。对于
nano
,可以使用Ctrl+X
,然后按Y
键保存更改,最后按Enter
键退出。 -
让更改生效:
source ~/.zshrc
对于 bash (如果您使用的是 bash shell):
-
使用文本编辑器打开
.bash_profile
文件。如果文件不存在,可以创建一个:nano ~/.bash_profile
-
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行:
export PATH="/usr/local/opt/scala/bin:$PATH"
-
保存文件并退出编辑器。对于
nano
,可以使用Ctrl+X
,然后按Y
键保存更改,最后按Enter
键退出。 -
让更改生效:
source ~/.bash_profile
3. 验证安装
现在再次尝试运行 scala -version
,看看是否能够正确显示 Scala 的版本信息。
如果仍然出现问题,您可以检查 Scala 的安装路径是否正确,并确保您添加的是正确的 bin
目录到 PATH
环境变量中。如果 Scala 的安装位置不是默认位置,您需要根据实际位置调整上面的路径。
二、08.09 周五
2.1)问题01: idea中回滚代码并提交到远端
- idea中 git记录 “回滚到此处”(先备份下 master分支)
- 命令行界面,git push会被拒绝,直接 git push -f
但是很多公司可能会触发给大家发邮件等,毕竟这个操作比较危险
2.2)问题02:mac 找不到JNA库
确实是这个问题,mac新款使用的 arm系列芯片就需要使用 ARM芯片匹配的java8安装包,否则虽然java本身能使用,但是在 idea中使用 scala语言时会有你说的这个报错,java8-arm下载地址:https://www.oracle.com/java/technologies/downloads/#java8-mac
2.3) 问题03: 介绍数据流图在分层细化过程中遵循的数据平衡原则,应该怎么理解?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DFD)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示方法,用于描述系统的数据流动和处理过程。它主要用于需求分析阶段来建模系统的逻辑流程。在构建数据流图的过程中,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叫做“数据平衡原则”。
数据平衡原则
数据平衡原则指的是,在一个数据流图中,父图(更高层次的图)与子图(更低层次的细化图)之间必须保持数据流的一致性。具体来说:
-
输入输出一致性:
- 在高层次的数据流图(父图)中的每个输入数据流必须在低层次的数据流图(子图)中找到对应的输入数据流。
- 同样地,父图中的每个输出数据流也必须在子图中有对应的输出数据流。
-
数据流守恒:
- 进入一个处理框的数据流应该能够从该处理框以某种形式流出。也就是说,不能有无端消失或突然出现的数据流。
-
细化一致性:
- 当对某个处理框进行细化时,细化后的子图中的处理应该能够反映原处理框的功能,并且输入和输出数据流要保持一致。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原则,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系统,它接收用户输入并生成一份报告。在高层次的数据流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处理框(Process),它接收一个数据流“用户输入”并产生一个数据流“报告”。如果我们对这个处理框进行细化,那么细化后的子图中应该包含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处理步骤,同时确保所有进入的“用户输入”数据流都经过处理后变成了“报告”数据流。
总结
- 在创建和细化数据流图时,始终需要保证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的平衡,这有助于确保模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数据流图的分层细化是通过逐步分解处理过程来实现的,而数据平衡原则则是保证这一过程正确性的关键。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整个系统的逻辑结构清晰、准确,便于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2.4) 问题04: 那有人说上边的数据流图的数据平衡原则如下: 层间平衡:数据流个数一致,方向一致。图内平衡:有输入无输出的黑洞,有输出无输入的奇迹,输入不足的灰洞
这些术语是对数据流图(DFD)中数据平衡原则的一种形象化描述。下面我将解释这些术语的具体含义:
层间平衡
- 数据流个数一致:这意味着在一个高层次的数据流图(父图)和它的低层次细化图(子图)之间,对于任何给定的处理框,其输入和输出数据流的个数应该是相同的。
- 方向一致:在父图和子图中,数据流的方向也应该是相同的。如果数据流是从外部实体流向处理框,在父图中是这样,在子图中也应该如此。
图内平衡
- 有输入无输出的黑洞:如果一个处理框只有输入数据流而没有相应的输出数据流,则称为“黑洞”。这违反了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平衡原则,因为数据似乎消失了。
- 有输出无输入的奇迹:如果一个处理框只有输出数据流而没有相应的输入数据流,则称为“奇迹”。这也违反了数据平衡原则,因为数据似乎凭空产生。
- 输入不足的灰洞:如果一个处理框的输入数据流不足以支持其输出数据流,则称为“灰洞”。例如,如果一个处理框需要两个输入才能产生一个输出,但只接收到一个输入,那么这就构成了一个“灰洞”。
示例
假设有一个高层次的数据流图,其中包含一个处理框 P1,它接收来自实体 E1 的数据流 I1 并向实体 E2 发送数据流 O1。当我们对处理框 P1 进行细化时,我们应该确保:
- 子图中存在一个处理框,它接收数据流 I1 并发送数据流 O1。
- 如果在子图中进一步细化 P1,那么对于任何内部处理框,输入和输出数据流的数量和方向都应该符合上述定义。
总结
- 层间平衡确保了高层次和低层次之间的数据流数量和方向的一致性。
- 图内平衡则关注单个处理框内的数据流是否符合逻辑,避免出现“黑洞”、“奇迹”或“灰洞”的情况。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确保数据流图的逻辑完整性和一致性,从而帮助开发者更准确地理解和设计系统的行为。
三、08.11 周日
3.1) 问题01: 数据库访问的方式有哪几种他们的优缺点是什么?
在数据库系统中,常见的数据库访问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 直接连接(Native/Direct Connection)
-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 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 DAO(Data Access Object)模式
- ORM(Object-Relational Mapping)框架
- Web API 或 RESTful 服务
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下面逐一介绍。
1. 直接连接(Native/Direct Connection)
概述:直接通过数据库供应商提供的特定API(如MySQL C API、Oracle OCI等)访问数据库。
优点:
- 高性能:由于直接使用供应商提供的API,性能往往最优。
- 全功能访问:可以使用数据库特定的功能和特性,提供最强大的控制力。
- 细粒度控制:可以深入定制数据库访问和操作,适合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场景。
缺点:
- 可移植性差:每种数据库的API接口不同,程序很难在不同数据库之间移植。
- 开发复杂度高:需要深入了解数据库的API,开发难度较大。
- 维护成本高:数据库升级或更换时,需要对代码进行大量修改。
2.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概述:一种独立于数据库的API,允许使用统一的接口访问不同类型的数据库。
优点:
- 跨数据库支持:使用统一的接口,可以连接各种数据库,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 良好的兼容性:广泛支持的标准API,几乎所有主流数据库都支持ODBC。
- 灵活性:可以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切换,而不需要修改大量代码。
缺点:
- 性能可能较低:由于增加了中间层,性能可能不如直接连接。
- 复杂性较高:虽然对开发者屏蔽了部分复杂性,但还是需要处理数据库驱动程序的配置和管理。
- 功能受限:ODBC提供的是通用功能,对于数据库特定的高级特性支持较少。
3. 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概述:Java语言的数据库连接标准API,允许Java程序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优点:
- 跨平台性:由于Java本身跨平台,JDBC也具备跨平台的优势。
- 广泛支持:几乎所有关系型数据库都提供JDBC驱动。
- 强大的社区支持:Java生态系统庞大,JDBC得到广泛应用和支持。
缺点:
- 性能受限:与直接连接相比,由于JDBC在Java虚拟机中运行,性能可能稍逊。
- 复杂性:尽管JDBC标准化,但编写低级SQL代码并管理连接池等操作依然比较复杂。
- 类型转换:Java和SQL之间的数据类型需要进行转换,可能带来性能开销和复杂性。
4. DAO(Data Access Object)模式
概述:一种设计模式,将数据访问逻辑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应用程序通过DAO对象访问数据库。
优点:
- 抽象化:将数据库访问逻辑与业务逻辑分离,增强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 可移植性:DAO模式允许在不修改业务代码的情况下切换数据库。
- 代码重用性:常见的数据访问操作可以封装成可复用的DAO类。
缺点:
- 初始开发工作量大:设计和实现DAO层需要一定的开发时间和经验。
- 可能的性能开销:增加的抽象层可能带来性能开销,尤其在大量数据访问时。
- 学习曲线:初学者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掌握DAO模式的设计和使用。
5. ORM(Object-Relational Mapping)框架
概述:ORM框架如Hibernate、Entity Framework等,将数据库中的表映射为编程语言中的对象,实现对象和关系数据的自动映射。
优点:
- 开发效率高:通过映射机制,减少了编写SQL语句的需求,开发效率显著提高。
- 数据库独立性:ORM框架通常支持多种数据库,通过配置切换数据库非常方便。
- 自动化管理:自动处理复杂的SQL生成、事务管理、缓存等任务。
缺点:
- 性能开销:自动化带来了便利,但在性能上可能不如手写SQL高效。
- 学习曲线:掌握ORM框架的使用和优化需要时间和经验。
- 复杂查询:对于复杂的数据库操作,ORM可能不如直接SQL高效和灵活。
6. Web API 或 RESTful 服务
概述:通过Web API或RESTful服务,应用程序以HTTP请求的方式访问数据库,由服务端负责处理数据库操作。
优点:
- 跨平台性:基于HTTP协议,可以从任何支持HTTP的设备或平台访问数据库。
- 安全性:通过API网关、身份验证和授权等机制,可以实现较高的安全性。
- 抽象化:应用程序无需了解底层数据库结构,只需调用API接口。
缺点:
- 性能开销:HTTP请求的开销较大,延迟和带宽限制可能影响性能。
- 复杂性:需要设计和实现API层,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 依赖性:应用程序依赖于API的稳定性和可用性,API层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系统。
结论
每种数据库访问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项目的具体需求、性能要求、团队的技术栈和维护成本等因素。在实际开发中,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