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RESP协议
2.RESP协议——数据类型
3.总结
1.RESP协议
Redis是一个CS架构的软件,通信一般分两步(不包括pipeline和pubsub):
1.客户端(client)向服务端(server)发送一条命令
2.服务端解析并执行命令,返回响应结果给客户端
因此客户端发送命令的格式,服务端响应结果的格式必须有一个规范,这个规范就是通信协议。
而在redis中采用的是RESP(redis serialization prot)协议:
- Redis1.2版本引入了resp协议
- Redis2.0版本中成为与redis服务端通信的标准,称为RESP2
- Redis6.0版本中,从RESP2开级到了RESP3协议,增加了更多数据类型并且支持6.0的新特性一客户端缓存
但目前,为了兼容性问题,默认使用的依然时RESP2协议,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协议版本(以下进程RESP)
2.RESP协议——数据类型
在RESP中,通过首字节的字符来区分不同数据类型,常用的数据类型包括5种:
单行字符串:首字节是'+',后面跟上单行字符串,以CRLF("\r\n")结尾。例如返回"ok": "+ok\r\n"(二进制不安全)
错误(Errors):首字节是'-',与单行字符串格式一样,只是字符审是异常信息,例如:"-Errormessage\r\n"
数值:首字节是':',后面跟上数字格式的字符串,以CRLF结尾。例如:":10\r\n"
多行字符串:首字节是'$',表示二进制安全的字符串,最大支持512MB(二进制安全)
- 如果大小为0,则代表空字符串:"$0/r\n\r\n"
- 如果大小为-1,则代表不存在:"$-1/r\n" 字符串占用
数组:首字节是‘*’,后面跟上数组元素个数,再跟上元素,元素数据类型不限。
3.总结
RESP 通信协议以其简洁、高效和易读的特点,成为了分布式系统和数据库领域的重要通信协议。无论是 Redis 开发者,还是从事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工程师,掌握 RESP 协议的原理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