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尧图网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新车 > 策略模式的一次应用

策略模式的一次应用

2025/2/25 15:53:40 来源:https://blog.csdn.net/liangjing1000/article/details/140901424  浏览:    关键词:策略模式的一次应用

项目的需求是将一组图像按照相似度分类。
采用了模板匹配计算相似度的实现方式。

#include <opencv2/core.hpp>
#include <openev2/core/utility.hpp>
#include <opencv2/highqui.hpp>
#include <openav2/imgproc.hpp>

cv::Mat image matched;
double value;
cv::matchTemplate (image_a, image_b, image_matched, cv::TM CCORR NORMED); cv::minMaxLoc(image_matched, 0, &value, 0, 0);

value的值表示相似度的大小。

这一方案完成后,紧接着又一个需求:使用距离算法作为相似度算法。
而且后面还会有新的算法。
此时,就考虑使用策略模式了。
如果后面没有新需求,仍不需要考虑使用,以避免重构代码带来的时间成本。

使用这一模式后,每一种相似度算法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成了有一个共同父类的兄弟类。
相似度的计算函数calculate()作为父类的纯虚函数,
每个子类用不同的算法实现这一函数。
caller使用父类指针调用函数calculate()。
通过多态机制调用具体子类的函数calculate()。

为什么会选择这一设计模式呢?
使用这一方法后,代码便符合了依赖倒置原则,
依赖于抽象,而不是依赖于具体的实现。
代码将非常有利于扩展,新增一个算法,只需继承父类,并实现纯虚函数。
在caller中使用一个简单工厂在堆中创建子类对象,
每新增一个算法,就在简单工厂中创建出一个新的子类对象。
caller便可以使用新算法了。
节省了开发时间,也节省了测试时间,不用担心先前测试过的算法被新的算法影响。

uml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