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广告行业(75/89):行业发展与PC端和移动端投放差异
在互联网广告领域,程序化广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深入了解一下程序化广告行业,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进步,共同探索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
一、程序化广告行业发展态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接入网络的设备越来越多样化。从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来看,2015 - 2016年,手机等移动端设备的使用比例持续上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PC端设备的使用占比相对稳定。移动端流量的快速增长,为程序化广告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PC端程序化广告市场的成熟也为移动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14年移动端程序化广告登上互联网广告舞台后,便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2016年,移动端程序化广告市场规模成功超越PC端。从2012 - 2019年中国程序化购买市场不同终端结构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移动端程序化购买投放占比逐年攀升,PC端占比则逐渐下降。这一变化趋势表明,广告投放的重心正在逐步向移动端转移。
二、PC端和移动端广告投放区别
由于PC端和移动端上网终端不同,广告投放环境也存在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用户识别方式、广告场景、广告定向、用户体验和媒体环境这几个方面。
(一)用户识别方式
PC端主要基于cookie或IP进行定向。但这种方式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同一台电脑使用不同浏览器会产生不同的cookie,而且DSP(需求方平台)与AdX/SSP(广告交易平台/供应方平台)之间的cookie难以统一,还需要进行cookie mapping。同时,家庭电脑多人共享使用,cookie容易被清理,有效期短,同一IP可能对应多台电脑,这些都导致PC端用户识别难以做到完全精准。
移动端则基于设备号ID(IDFA、IMEI或Android ID)进行定向。每个用户基本都有自己的手机,手机设备号基本唯一,DSP和AdX/SSP之间可以使用统一设备号ID,而且设备号ID相对固定,使用周期长,所以移动端用户识别比PC端更精准。
在Python中,可以通过模拟获取设备号ID的方式来简单理解这个过程,如下代码:
# 模拟获取移动端设备号ID(仅为示例,实际获取方式更为复杂)
import uuiddef get_mobile_device_id():device_id = str(uuid.uuid4())return device_idmobile_id = get_mobile_device_id()
print(f"模拟获取的移动端设备号ID: {mobile_id}")
(二)广告场景
PC端用户使用电脑时,位置和网络状况相对固定,使用时间也比较集中,比如在家里、公司或网吧等场所,并且需要连接有线网络或无线Wi-Fi才能投放广告。
移动端用户的手机通常随身携带,轨迹是移动的,使用时间碎片化。即使没有连接Wi-Fi,通过运营商网络(2G、3G、4G等)也能投放广告,这大大增加了广告投放的灵活性和覆盖范围。
(三)广告定向
PC端支持地区定向、操作系统定向、浏览器定向、人群标签定向等多种定向方式。
移动端除了具备PC端的定向条件外,还支持LBS定向。通过识别用户当前的经纬度位置进行定向,能引导用户到附近区域的商店或商场等。此外,还能根据目标用户属性,定向不同的手机品牌、型号等,使得广告投放更加精准。
(四)用户体验
PC端用户点击广告后,一般直接跳转到相应的落地页面,用户与广告之间的交互主要是点击行为。
移动端如果是推广电商商品的广告,点击广告后可能直接打开App进入首页,或者进入应用中心下载后打开进入首页。若要打开App后进入广告展示商品所对应的页面,则需要用到deeplink技术。而且,移动端用户与广告之间的交互方式更加丰富,除了点击,还有摇一摇、拖曳、擦除等方式。
(五)媒体环境
PC端媒体页面通常有多个广告位,不同位置对用户注意力的吸引程度有所差异。
移动端屏幕大小有限,一屏内通常只有一个广告位。Banner广告位置尺寸较小,素材难以突出重点,效果相对较差。而原生广告在移动端应用较为广泛,如信息流、原生视频等,其投放效果受到广告主的青睐。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程序化广告行业发展以及PC端和移动端投放差异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端程序化广告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广告投放也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写作不易,如果这篇博客对你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能点赞、评论支持一下,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博客,后续我会分享更多关于程序化广告行业的知识,咱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